找到相关内容67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缅怀演培上人之菩萨德行

    接受。第三次是在泰国佛教总会讲的“有关阿毗达磨的种种问题”,因这里是研究南传阿毗达磨的中心,今就讨论南北传的阿毗达磨。然阿毗达磨是否佛说,乃又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论战,共辩论了一个多小时,因时间关系,末能...;坤摄女论师所问是有关小乘阿毗达磨问题;吕清水居士所问是有关服装、拿钱、吃晚饭等形式问题。其中对佛使比丘,是如他一样的诚敬的一一为他解答;对于坤摄女论师,则论争比较尖锐一些;至于吕居士所提,则毫无保留...

    净珠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3790903.html
  • 正念的力量——开启解脱大门之钥

    Vision of Dhamma)、《佛教禅观心要》(The Heart of Buddhist Meditation)、《阿毗达磨研究》(Abhidhamma Studies)、《舍利弗的一生》(The ...

    向智尊者 著 香光书乡编译组 译

    |正念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1505392091.html
  • 3月23日(农历二月初五)恭逢玄奘三藏法师纪念日

    〗 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(18卷)〖唐 玄奘译〗   阿毗达磨发智论(20卷)〖唐 玄奘译〗  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(200卷)〖唐 玄奘译〗   入阿毗达磨论(2卷)〖唐 玄奘译〗   五... 玄奘译〗 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(16卷)〖唐 玄奘译〗   大乘成业论(1卷)〖唐 玄奘译〗   大乘五蕴论(1卷)〖唐 玄奘译〗   大乘百法明门论(1卷)〖唐 玄奘译〗“宝库”录校版本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纪念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3/0914588472.html
  • 慈诚罗珠浅释藏文版心经(2)

    那你们就要看这个小乘的《俱舍论》,然后这个大乘的《阿毗达磨》。那小乘的《俱舍论》和大乘的《阿毗达磨》这个里面,它是讲什么呢?这里面就是,主要是讲这个物质呀、精神啊,除了物质、精神以外的这一些客观存在的这些东西啊。然后有些我们看不见的,实际上是存在的那些东西。全部都是讲得非常非常地透彻。就是讲学佛人,就是要从大乘的《阿毗达磨》小乘的《俱舍论》开始学。这样子的话,它这里面就是把这个物质,就是分类分了...

    慈诚罗珠仁波切讲

    |心经|藏文版|慈诚罗珠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2462532713.html
  • 宗喀巴大师和格鲁派的创立

    云丹嘉措、邬金巴等,学习“慈氏五论”等显宗经典两年。洪武八年(公元1375年)首次参加桑浦寺辩场,游学后藏夏鲁、萨迦、那塘诸寺,广参名师,受学般若、俱舍诸学要典并于尼宁寺初次宣讲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,声名渐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1343506.html
  • 论师的佛陀观(三)

      而且佛的言教(身口意),有时是善,有时是无记。阿毗达磨、素怛缆藏,多分是善;毗柰耶藏,多分无记。如世尊说:门应关闭,衣钵应置竹架龙牙,如此都是无记。又若为教化而说,应知是善;若为余事说,应知是无记...杀害父母等,乃因有情长因恚、爱生,说二结为父母,此皆契合正理,所以佛所说经皆是了义[注27]。  有部以佛自说应“依了义不依不了义”,故以为亦有不了义教。因为有时经中诠释义理,并不完全,故有阿毗达磨之出...

    释悟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3444468.html
  • 缅甸智慧禅修道场简介(下)

    Sayadaw 1872-1964)强调行者应在实修前应先熟悉阿毗达磨的基本观念,以精确清楚的方式直接观察所有现象。现实世界看似实在而连续,但藉著对肉体与心念的构成元素的分析检证,发现其无常、不可乐、...

    空法师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5847407.html
  • 佛教中常用的一些时间换算

    佛教中常用的一些时间换算  【一大劫】 总括成住坏空等四劫,称为一大劫;乃一期世界之始末。瑜伽师地论卷二(大三○·二八五下):‘又此世间,二十中劫坏,二十中劫坏已空,二十中劫成,二十中劫成已住。’即八十中劫为一大劫,共计两百六十八亿八千万年。[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、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]  【一中劫】 古印度之计时单位。谓人寿之一增一减为一小劫。合二十小劫,共计三万三千六百万年,称为一中劫。[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3249956.html
  • 大乘佛教起源的探讨

    ,形成不同的教团,成份复杂,对教理亦渐显出不同的态度与立场,各自发展。到公元前百年左右,更发展至二十多个部派,如说一切有部、正量部、化他部、经量部等。加上论书(阿毗达磨)的涌现,各部对教理均有不同的...

    梁茂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3053286.html
  • 华严宗的“五教十宗”判教论

    “五教十宗”是法藏提出的判教理论。“五教”是依据佛所具体说法的内容划分,“十宗”是从义理方面对五教的细分。关于“五教十宗”的解释,散见于法藏的《探玄记》、《五教章》和《华严金狮子章》等多部著作中。 “五教”是:一是“小乘教”,又称“愚法=乘教”。这是给小乘声闻、缘觉讲的教义,其内容有“四谛”、“十二因缘”等;其典籍有《阿含经》、《阿毗达磨发智论》、《俱舍论》、《大婆沙论》等。“小乘教”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1954999.html